第兩百五十三章 病也及時,死也及時
關燈
小
中
大
“入宴?”虞沨手持茶盞,似笑非笑地一個挑眉,看向隔案而坐,滿面諂媚的施德:“尚才巳正,施知州的午膳倒是趕早。”
一行人才入正廳,寒喧剛告了一個段落,施德便迫不及待地要請虞沨移步後宅正院——他要招待欽差,當然是將正院“謙讓”了出來,不比得往常待客之道,安置於客院。
可早先,才提出讓世子隨行先入正院安置的話並未得到理睬,這會子才說入宴,又再受到不冷不熱的奚落,施德臉上的諂媚便有些掛不住,客套裏也就有了些牽強:“下官也是考慮到世子日夜兼程,遠道而來,路途上住行飲食難免簡陋,這才預先安排。”
“施知州多慮了。”虞沨淺笑,品了一口茶水,輕輕落盞:“宴席一事大可不必,我這次前來,是為了賑災,查明兩縣水患因何而起,施知州既然早有準備,想來會有些說法,我洗耳恭聽。”
在座官員面面相覷,心裏都是一陣忐忑,剛才眼瞧著世子謙和,尚且還覺饒幸,不想卻也僅只是表面行止,聽這言辭,此回兩縣水患之事,能不能安然渡過便是難斷,只不是說世子與金相最近來往頻繁麽,這般鐵面無私又是為何?
施德心下卻是冷哂:無非是裝模作樣罷了,先給一個下馬威,才好在聖上面前交差,他就不信,一個入仕不過兩年的王公貴族,當真會為了區區幾縣平民百姓,得罪勳貴世家,再者,就算世子有這份心性,也未必有這個能力。
臉上卻也肅正了顏色,起身而稟:“下官原本不聞兩縣遭災一事,還是得了朝廷邸報,才知有此禍患,下官深感震驚,與諸位屬官商議之後,立即著手安排修覆兩縣河堤,安置災民一事。”
“如此說來,施知州是未得下縣稟奏災情了。”虞沨蹙眉,掃了一眼堂中在座諸人,目光在立於一側,身著海馬綠袍的霍起身上停留一息,須臾轉開。
對於此人,天察衛有所關註,雖僅僅只是個從九品的吏目,但其家業資財在並州甚是雄厚,聽說他霍家的女兒,在並州的日子過得十分刁蠻,居然公開蓄養男優,將那位出身匠作的夫君欺壓得俯首貼耳,家中公婆,尚要侍候兒媳三餐,對妯娌小姑子,更是動輒打罵,悍婦的名聲十分悚人聽聞。
而這位霍起,尚有一個兄弟,喚作霍升,倘若虞沨記憶不差,當年因為黃花蒿獲利暴富的藥商,便以霍升為首。
又聽施德擲地有聲:“世子明鑒,下官的確被瞞在鼓裏,郫南、湯縣兩地,距州城尚有一日車程,縣令有意瞞報,下官一時也難以知情,不過下官自從得知,已經將兩縣縣令扣押入獄,並公審此案,又有並、朔監察禦史同審,據郫南、湯縣兩地縣丞,主薄等吏員指證,確是兩縣縣令隱藏災情。”
幾個縣丞、主薄,人微言輕,哪敢說明真相,把矛頭指向上級知州,與朝中那兩座“靠山”?
虞沨垂眸:“區區數日,施知州便能查明真相,當真雷厲風行,不知兩縣縣令可曾認罪?”
這話險些讓施德笑了出聲,暗嘲當真是少不及冠的公子哥,居然能問出這麽幼稚的話來,狠狠地抖動了幾番唇角,才維持了義正嚴辭:“隱瞞災情不報,輕則丟官獲罪,重當嚴懲處死,兩縣縣令自然抵死不認,但其屬下諸吏都可為證,並無人受命上報州府,就連驛傳諸吏,也稱未收兩縣奏章。”
虞沨又問“聞訊而來”,從府城朔州來此參與公審的監察禦史曲嚴:“曲禦史如何認為?”
這都察院本是秦相“執掌”,禦史多為世家出身,雖時常與州府勳貴“磨擦”,但虞沨早有猜測,這一回,禦史應當會“心照不宣”,果然,曲嚴言辭暧昧:“兩縣縣令雖稱冤枉,說早已按律上報災情,可就憑證人之辭來看,他們頗有狡辯之疑,但也不是沒有另一種可能,便是縣丞、下吏做了假證……”
話未說完,施德已是一聲冷笑:“曲禦史,你說兩縣縣丞、主薄串供?可有確鑿之據?”
曲嚴凝眉搖首:“只是猜測,實情究竟如何,還賴世子審斷。”
這太極倒玩得高明,虞沨唇角噙笑,暗忖至少眼下看來,金、秦二相尚未當真聯手,應如他猜測那般,金相是為主導,秦相只作不察,相比金相來說,秦相更能保全自身,並不將話說死,就算事漏,退路也已備下。
而眼前形勢,必須以一方為主,也不能連著秦相一同網羅,逼得秦相與金相協力,聯合勳貴、世家之勢,共同對付自己。
虞沨便不理會曲嚴這推責,也不再糾結隱瞞災報的問題,話鋒一轉:“施知州可曾嚴察並州屬縣之堤防水利?”
施德心中一凜,這是要追究他監管不嚴?好在自己早有準備,當即回稟:“往年戶部撥下修築堤防之銀,下官都曾分發沿岸諸縣,水利一事,由屬下同知監管,據他年年上報,各縣都備於堤防,並不曾有私昧怠修之行。”
虞沨看向一側坐立不安的同知:“郫南、湯縣兩地之堤防究竟如何?”
“世子……下官是七月中旬才由朔州經歷調任同知一職,並不及一一察勘。”那同知卻道。
虞沨挑眉。
“這……世子有所不知,原本負責郫南等縣水利的同知王於因病辭官,下官早已上報,而王於三日之前,病重不治……”施德又稟。
病得也及時,死得也及時。
虞沨指掌微握,看來兩縣未遭水患之際,因連場暴雨,便有人籌謀在前,先讓負責監管水利之同知因病辭官,防的就是將來追責,而得知災情無法隱瞞之際,幹脆讓人病重不治……究竟是有多大的利益,才能讓人這般計劃周詳、心狠手辣?
如此一來,就算縣令不修堤坊,以至洪澇,施德也不會受牽,罪大惡極疏於職務者,已經“病逝”,死無對證,黑鍋背得那叫一個瓷實。
“世子,近年來國泰民安,風調雨順,定河流域從未受洪澇威脅,故而,兩縣縣令才生饒幸之心,買通王於,私昧築堤之銀……有縣丞作證,兩縣之堤已經多年未修,誰曾想今年多雨,而郫南、湯縣二地又屬險灘,這才……”施德連忙又說:“下官確有失察之罪,得知險情後,勒令新任周同知勘察沿河水防,其餘諸縣卻是穩妥的。”
虞沨蹙眉,諸縣穩妥?假若這次兩縣遭災之情隱瞞不舉,聖上被瞞鼓裏,不久之後,便會是五縣縣令“玩忽職守”了。
“世子若有疑惑,大可查閱兩縣人證供辭。”施德也留意到虞沨神情不善,盡職盡責地提醒。
“查,當然是要查的,但眼下之重,還是以受災兩地百姓為先。”說完,虞沨已經起身:“施知州,我這就前往災區,知州既有政務在身,便安守並州城,不需分心。”
“可是世子,郫南、湯縣洪澇未退……”施德心中一驚,他原本以為自己預先安排了災民,又公審了縣令,諸事既妥,世子只消在並州監管察案,應當不會前往災地,以身犯險。
“無妨,聖上親撥了羽林衛護侍,當能保我安全。”虞沨意味深長,再度掃了一眼在座諸人:“施知州留步,但請這位……周同知與我前往便是。”
“那,世子行裝可先安置在敝府?”施德尚且念念不忘,想到金相密信囑咐——世子尚未婚配,你家三娘也正待嫁,以她秀外慧中之質,若能討世子歡心,納為姬妾,何愁此事不能安然揭過,於將來行事更是大有益處。
施德自認金相所言不差,他家三娘非但才貌雙全,又有淩雲之志,雖待嫁閨閣,卻曾有斷案明察之名,在並州一地那是絕對的風華無雙,雖不敢肖想世子妃之位,做個世子姬妾卻是綽綽有餘,施德極有信心,只要給女兒“結識”世子之機,必定能得世子傾心難忘。
這並、朔二地的權貴公子,大都對他家蘭心傾慕推祟,甚至以與施氏蘭心“對弈”為榮,在並州城內,早有“千金難得蘭心顧”之說。
他之所以不將女兒輕許,等的就是攀求王公的機會,原本還待來年,便欲將蘭心送往京都,與王公皇族聯姻,即使因門第之故,難為皇子或者王孫正妃,即使屈居妾位,總歸比許給普通貴族要強,卻不想還不待那時,就得了眼前這個機會。
世子既得聖上信重,身份又是如此尊貴,女兒得嫁楚王府,將來至少也是個二品側妃,有這一層保障,還愁富貴榮華不得?
假若蘭心得了世子傾心,就更不愁眼下郫南之危。
施德那是十分迫切,可惜了虞沨卻並不領情,徑直往外而去,只留下一句:“不勞施知州廢心,我暫住並州公主府。”
施德頓時呆怔——
金相不是聲稱,因著衛國公府與秦相聯姻之故,已引聖上介懷,世子因此對金相“示好”,似乎也有疏遠國公府之意?
這……假若如此,世子何故住去公主府?
施德大感不妙,待世子前腳才往郫南,他連忙請來了諸多並州勳貴,商議眼前諸多不確定的危局。
☆、第兩百五十四 驚人隱情,滔天惡行
對於施德的心急如焚,多數勳貴卻不以為然,言論如下——
“楚王世子不過乳臭味幹的少年,知州也太小題大作了些,就算他去了郫南,能察得出個什麽底細?”
“正是如此,工部那些個大小官員,有幾個沒從這事裏落到好處,把我們捅了出來,他們更落不到什麽好處,世子要察就察,他一個錦衣玉食的王孫公子,就算有些才名,也是筆墨功夫,還能參透這地方上的實務?”
“此事可不光光涉及並、朔兩地,就連京都貴族也不乏獲利之人,俗話還說罪不罰眾呢,再說,咱們手上可是有地契,蓋著州府官印,就算捅了出來,也是合法。”
“不妨事不妨事,與其計較郫南一地,知州莫如給咱們透一透底,那黃花蒿的事究竟如何?咱們可都是聽了金相的許諾,才投下這麽大筆銀子,這事才算是擔著風險呢。”——問這話的,是並州衛指揮使,這時多數勳貴已經告辭,堂內只餘他並幾個手下的千戶。
施德只好又將謀算詳細解釋了一回,再三警告:“此事不比水患,若稍有透露,陪了銀子還是小事,聖上一旦追究,我這個知州便是首當其沖,甚至會牽涉金相。”
眾人自然賭咒發誓,定要與金相風雨同舟,得知一切都在順利進行當中,心滿意足地回家等著天降橫財了。
只施德還不放心,要知郫南一旦事敗,他與金相可擔著匿災不報的風險,天子罪不罰眾,赦的也只是占地的勳貴世家,可饒不過為此匿章,置國法不顧的當地知州,與朝中丞相。
豈知正心懷忐忑,愛女蘭心又尋來質問:“父親不是說世子會住咱家的麽,如何去了公主府安置?”
施德更是沮喪:“我哪料到如此,眼下也顧不著你的事兒,咱們一家安危才是重中之重。”
施蘭心忙問仔細,聽後卻也不以為意:“就算世子能察明郫南實情,還得顧及著許多厲害呢,再有一說,占地是占地,瞞災是瞞災,兩者不能相提並論,父親早有安排,世子難察實據,又怎會空口輕斷父親與金相違法瞞報,這欺君可是大罪,世子能不知慎重二字?而眼下朝局,聖上對秦相已生戒備,哪裏會為此治罪於金相?金相只要安全,父親何須擔憂,與其操心這個,還不如想想怎生讓女兒與世子結交。”
自個兒盤算了一通,計上心頭,細細地將籌謀道來,聽得施德拍案稱絕,連聲盛讚女兒聰慧,當即按計安排。
又說世子虞沨,車馬不停,當夜即至郫南,先是與那暫且接管縣務的縣丞碰了面。
問起縣令是否瞞災之事,那縣丞卻也沒有一口咬定,只稱縣衙諸吏,並未得縣令囑咐,往並州城通稟災情,至於那主薄,也稱未得縣令奏章,送往驛傳去京。
兩人神情甚是閃爍,就連晴空目睹,都覺得事有蹊蹺,更何況虞沨。
但是,只作不察。
也沒有再細問堤防一事,而是走防災民,卻問得了不少事情。
因郫南、湯縣本就相鄰,施德為統一安置,將受災百姓集中於郫南縣城,住的雖是臨時搭建的竹舍氈帳,雖有些簡陋,可災民們已經十分滿足,說起兩縣縣令,災民更是為之不平。
“自從遭災,縣令大人就替小民們置了遮風擋雨之處,口糧粥湯也不曾斷給,又下令衙役吏員招募壯丁,搶修沖毀之河堤,若說兩位大人隱瞞災情,那是萬萬不能。”
“兩位大人極為重視堤防之事,因著郫南本屬險灘,地勢偏低,只要燕江、南江任一水位漲高,定河必然湍急,河水往下,郫南、湯縣便是首當其沖,故而縣令大人年年都極重築堤防汛一事,咱們可都是有目共睹。”
“自從暴雨下來,縣令大人下令在堤畔設了汛察,由裏長安排值守,這回若非通報及時,多數人尚在睡夢之中,又怎會及時避於高地。”
“說來也怪,小民曾聽家中祖輩說起,郫南一帶雖處險灘,前朝那回洪澇卻是安然避過,不知今年這場洪水為何造成了水淹之勢。”
有人連連嘆息:“都是天意,自打去年冬季,才下了一場小雪,兩日就收了勢,可不奇異?又有四月才過,不少人就生了怪病,高燒不斷,嘔吐不停,起初還擔心是瘟疫,不想疫病所又說不是。”
虞沨一聽這話,頓時全神貫註,追問仔細。
“起初是莊子裏有一兩人患疾,原本以為是傷風,自己去藥鋪抓了副藥煎來服了,不想病情加重,眼看就要不治,家裏人這才著了急,去請了大夫,哪知那大夫一看,聲稱是瘧疾,把咱們可嚇得不輕,州城疫病所來了醫官,將人隔離他處,後來說是風寒,耽誤了治療,拖得嚴重了,那兩人卻也命大,還是活了過來,咱們這才安心,那個起初誤診的大夫,還被追究了個蠱惑人心,挨了數十大板。”
“今年患風寒者甚多,光郫南就有不少,有的實在沒錢請醫,拖延著就丟了性命。”
虞沨又問:“難道就僅僅只有那大夫診斷為瘧疾?”
“可不是嘛,定是他醫術不佳,才誤診了,假若真是瘧疾,還不得病死大片,只怕早傳播了開來。”
“要說來州城這回還算重視,得知有不少人因無錢就醫而死,疫病所設了許多分點在縣城裏,只有就醫及時的,都沒有性命之憂。”
“我說這事情只怕蹊蹺,咱們莊子裏不是有個人也得了病,他圖便宜,不耐煩去縣城疫病所治,讓家人請大夫來瞧,卻不想那大夫來診了診脈,竟然不肯開方,非勸著人去疫病所,這大夫有錢都不肯賺,不知為了哪般。”
“你是有所不知,自打起先那個大夫說出瘧疾的話,攪得人心惶惶,州城的大人便下了令,若有蠱惑人心者定懲不饒,但凡有不能確診之患者,大夫都要將人送去疫病所。”
眾人這些言論,讓虞沨疑竇重重,一個模糊而危險的想法由心而發,便沒有去疫病所一察究竟,而是請教江漢:“依你看來,此癥是否瘧疾?”
江漢不敢輕斷:“不見病患,實難篤定。”
“假若是風寒,當真能使這麽多人患疾?”虞沨又問。
“今年氣候頗為怪異,一反北方雪多幹躁之候,開春雪少,雨水偏多,論來極易滋蘊癘疫,使人患風寒、傷風不足為奇,至於瘧疾,發病期長至半月,起初癥狀與風寒極為相似,確診並不容易,我又聽說從前,一旦瘧疾暴發,極難防治,不乏引數十萬眾死亡之例,故而朝廷一旦發現疫情,多的不是施治,而是燒埋隔絕,從前瘧疾藥方,多加青蒿為主,見效甚小,除非體質健壯者或者能死裏逃生,”
江漢略經沈吟,繼續說道:“不過據說,東明時名醫濟時曾改良藥方,用黃花蒿入藥,治愈過數萬瘧疾患者,到底是傳言,不知是否為實。濟時改良之方重在黃花蒿,不僅與普通青蒿區別,更讓前人聞所未聞的草藥是炮制過程,區別於從前的水淋使潤切段曬幹,而是濟時一家獨創的蒸餾提取法,眼下市面黃花蒿皆以此法炮制為劑。”江漢搖頭,有些無奈:“我江家世代從醫,卻也不知黃花蒿與青蒿兩者藥性究竟有何區別,雖知炮制方法,但因不曾遇見瘧疾患者,故也沒機會檢驗實踐。”
“黃花蒿的確能治瘧疾。”虞沨卻甚是篤定:“大隆建國以來,瘧疾雖不多發,卻在先帝時,西南等地有過發作之勢,當時醫官引濟時之方,將瘧疾成功治防,亡者不過二十餘人,多為嬰幼或者年邁者,州志醫薄多有記載。”
這就是說,州城疫病所之醫官,應知此方,假若真是瘧疾暴發,他們也能利用濟時改良之方暫且控制病情。
假若瘧疾並非水患而發,而是一早就有苗頭……
虞沨重重握拳,墨眸深處冷洌一沈,若真如他猜想的那般……金榕中,為圖錢財,竟然行此滔天罪行,當十萬百姓為螻蟻,若不將他繩之以法,真枉為虞姓子孫!
“世子,莫不如去疫病所一探究竟?只要讓我見著病患,判斷應當不難。”江漢卻不明就理,見虞沨神情凝重,因而提議。
“假若真是瘧疾,便是疫病所瞞癘,咱們先且不能打草驚蛇,且看這些人究竟是什麽目的。”虞沨話雖如此,卻覺得心中怒火難平,狠狠一拳擂在案上。
將江漢震驚得瞪目結舌,他與世子相識多年,還不曾見他如此盛怒。
“疫病所倘若真欲瞞報,必然不會有所控制,至少眼下,患者能得治療。”虞沨竭力抑制怒意,閉目數息,冷靜分析——當年黃花蒿價格暴漲,正是因為並州瘧疾突發,官商勾結是一定,而當年朝臣,大都以為是五縣洪澇引發的癘疫。
但眼下看來,卻極有可能是人禍!
並州官員早知瘧疾發生,卻隱瞞不報,為的是收購黃花蒿,擡高藥價,借以牟利,要買斷這麽大量的藥材,造成市面脫銷,僅憑一兩個藥商之財絕無可能,不知有多少勳貴參與進來,若是一並追究……
定是一場血雨腥風,甚至會引發內亂。
而上一世,水患突發,不知何故,兩相皆隱,而五縣遭洪災侵襲,必然導致瘧疾加重,那時,金相一黨準備就緒,才將災情捅明。
但是,他們既然如願牟利,患者若得及時治療,當不會引發近十萬眾慘死。
其中,定有疏漏,是他沒想到的。
而這一世,就算能避免洪災侵襲五縣,想必也不能避免瘧疾泛濫。
關健在於,如何揭發金相之陰謀,並且將勢態盡量控制——不能讓百姓枉死,也不能讓勳貴牽連太廣。
倘若盡快引蛇出洞……不至疫情再往寬廣蔓延,及時展開防治,似乎才更穩妥。
一念及此,虞沨忽而改變主意:“灰渡,你去走訪縣城裏的大夫,記得,廣為言傳,是受我之命,並,要讓他們明白,我對風寒多染之事甚疑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一行人才入正廳,寒喧剛告了一個段落,施德便迫不及待地要請虞沨移步後宅正院——他要招待欽差,當然是將正院“謙讓”了出來,不比得往常待客之道,安置於客院。
可早先,才提出讓世子隨行先入正院安置的話並未得到理睬,這會子才說入宴,又再受到不冷不熱的奚落,施德臉上的諂媚便有些掛不住,客套裏也就有了些牽強:“下官也是考慮到世子日夜兼程,遠道而來,路途上住行飲食難免簡陋,這才預先安排。”
“施知州多慮了。”虞沨淺笑,品了一口茶水,輕輕落盞:“宴席一事大可不必,我這次前來,是為了賑災,查明兩縣水患因何而起,施知州既然早有準備,想來會有些說法,我洗耳恭聽。”
在座官員面面相覷,心裏都是一陣忐忑,剛才眼瞧著世子謙和,尚且還覺饒幸,不想卻也僅只是表面行止,聽這言辭,此回兩縣水患之事,能不能安然渡過便是難斷,只不是說世子與金相最近來往頻繁麽,這般鐵面無私又是為何?
施德心下卻是冷哂:無非是裝模作樣罷了,先給一個下馬威,才好在聖上面前交差,他就不信,一個入仕不過兩年的王公貴族,當真會為了區區幾縣平民百姓,得罪勳貴世家,再者,就算世子有這份心性,也未必有這個能力。
臉上卻也肅正了顏色,起身而稟:“下官原本不聞兩縣遭災一事,還是得了朝廷邸報,才知有此禍患,下官深感震驚,與諸位屬官商議之後,立即著手安排修覆兩縣河堤,安置災民一事。”
“如此說來,施知州是未得下縣稟奏災情了。”虞沨蹙眉,掃了一眼堂中在座諸人,目光在立於一側,身著海馬綠袍的霍起身上停留一息,須臾轉開。
對於此人,天察衛有所關註,雖僅僅只是個從九品的吏目,但其家業資財在並州甚是雄厚,聽說他霍家的女兒,在並州的日子過得十分刁蠻,居然公開蓄養男優,將那位出身匠作的夫君欺壓得俯首貼耳,家中公婆,尚要侍候兒媳三餐,對妯娌小姑子,更是動輒打罵,悍婦的名聲十分悚人聽聞。
而這位霍起,尚有一個兄弟,喚作霍升,倘若虞沨記憶不差,當年因為黃花蒿獲利暴富的藥商,便以霍升為首。
又聽施德擲地有聲:“世子明鑒,下官的確被瞞在鼓裏,郫南、湯縣兩地,距州城尚有一日車程,縣令有意瞞報,下官一時也難以知情,不過下官自從得知,已經將兩縣縣令扣押入獄,並公審此案,又有並、朔監察禦史同審,據郫南、湯縣兩地縣丞,主薄等吏員指證,確是兩縣縣令隱藏災情。”
幾個縣丞、主薄,人微言輕,哪敢說明真相,把矛頭指向上級知州,與朝中那兩座“靠山”?
虞沨垂眸:“區區數日,施知州便能查明真相,當真雷厲風行,不知兩縣縣令可曾認罪?”
這話險些讓施德笑了出聲,暗嘲當真是少不及冠的公子哥,居然能問出這麽幼稚的話來,狠狠地抖動了幾番唇角,才維持了義正嚴辭:“隱瞞災情不報,輕則丟官獲罪,重當嚴懲處死,兩縣縣令自然抵死不認,但其屬下諸吏都可為證,並無人受命上報州府,就連驛傳諸吏,也稱未收兩縣奏章。”
虞沨又問“聞訊而來”,從府城朔州來此參與公審的監察禦史曲嚴:“曲禦史如何認為?”
這都察院本是秦相“執掌”,禦史多為世家出身,雖時常與州府勳貴“磨擦”,但虞沨早有猜測,這一回,禦史應當會“心照不宣”,果然,曲嚴言辭暧昧:“兩縣縣令雖稱冤枉,說早已按律上報災情,可就憑證人之辭來看,他們頗有狡辯之疑,但也不是沒有另一種可能,便是縣丞、下吏做了假證……”
話未說完,施德已是一聲冷笑:“曲禦史,你說兩縣縣丞、主薄串供?可有確鑿之據?”
曲嚴凝眉搖首:“只是猜測,實情究竟如何,還賴世子審斷。”
這太極倒玩得高明,虞沨唇角噙笑,暗忖至少眼下看來,金、秦二相尚未當真聯手,應如他猜測那般,金相是為主導,秦相只作不察,相比金相來說,秦相更能保全自身,並不將話說死,就算事漏,退路也已備下。
而眼前形勢,必須以一方為主,也不能連著秦相一同網羅,逼得秦相與金相協力,聯合勳貴、世家之勢,共同對付自己。
虞沨便不理會曲嚴這推責,也不再糾結隱瞞災報的問題,話鋒一轉:“施知州可曾嚴察並州屬縣之堤防水利?”
施德心中一凜,這是要追究他監管不嚴?好在自己早有準備,當即回稟:“往年戶部撥下修築堤防之銀,下官都曾分發沿岸諸縣,水利一事,由屬下同知監管,據他年年上報,各縣都備於堤防,並不曾有私昧怠修之行。”
虞沨看向一側坐立不安的同知:“郫南、湯縣兩地之堤防究竟如何?”
“世子……下官是七月中旬才由朔州經歷調任同知一職,並不及一一察勘。”那同知卻道。
虞沨挑眉。
“這……世子有所不知,原本負責郫南等縣水利的同知王於因病辭官,下官早已上報,而王於三日之前,病重不治……”施德又稟。
病得也及時,死得也及時。
虞沨指掌微握,看來兩縣未遭水患之際,因連場暴雨,便有人籌謀在前,先讓負責監管水利之同知因病辭官,防的就是將來追責,而得知災情無法隱瞞之際,幹脆讓人病重不治……究竟是有多大的利益,才能讓人這般計劃周詳、心狠手辣?
如此一來,就算縣令不修堤坊,以至洪澇,施德也不會受牽,罪大惡極疏於職務者,已經“病逝”,死無對證,黑鍋背得那叫一個瓷實。
“世子,近年來國泰民安,風調雨順,定河流域從未受洪澇威脅,故而,兩縣縣令才生饒幸之心,買通王於,私昧築堤之銀……有縣丞作證,兩縣之堤已經多年未修,誰曾想今年多雨,而郫南、湯縣二地又屬險灘,這才……”施德連忙又說:“下官確有失察之罪,得知險情後,勒令新任周同知勘察沿河水防,其餘諸縣卻是穩妥的。”
虞沨蹙眉,諸縣穩妥?假若這次兩縣遭災之情隱瞞不舉,聖上被瞞鼓裏,不久之後,便會是五縣縣令“玩忽職守”了。
“世子若有疑惑,大可查閱兩縣人證供辭。”施德也留意到虞沨神情不善,盡職盡責地提醒。
“查,當然是要查的,但眼下之重,還是以受災兩地百姓為先。”說完,虞沨已經起身:“施知州,我這就前往災區,知州既有政務在身,便安守並州城,不需分心。”
“可是世子,郫南、湯縣洪澇未退……”施德心中一驚,他原本以為自己預先安排了災民,又公審了縣令,諸事既妥,世子只消在並州監管察案,應當不會前往災地,以身犯險。
“無妨,聖上親撥了羽林衛護侍,當能保我安全。”虞沨意味深長,再度掃了一眼在座諸人:“施知州留步,但請這位……周同知與我前往便是。”
“那,世子行裝可先安置在敝府?”施德尚且念念不忘,想到金相密信囑咐——世子尚未婚配,你家三娘也正待嫁,以她秀外慧中之質,若能討世子歡心,納為姬妾,何愁此事不能安然揭過,於將來行事更是大有益處。
施德自認金相所言不差,他家三娘非但才貌雙全,又有淩雲之志,雖待嫁閨閣,卻曾有斷案明察之名,在並州一地那是絕對的風華無雙,雖不敢肖想世子妃之位,做個世子姬妾卻是綽綽有餘,施德極有信心,只要給女兒“結識”世子之機,必定能得世子傾心難忘。
這並、朔二地的權貴公子,大都對他家蘭心傾慕推祟,甚至以與施氏蘭心“對弈”為榮,在並州城內,早有“千金難得蘭心顧”之說。
他之所以不將女兒輕許,等的就是攀求王公的機會,原本還待來年,便欲將蘭心送往京都,與王公皇族聯姻,即使因門第之故,難為皇子或者王孫正妃,即使屈居妾位,總歸比許給普通貴族要強,卻不想還不待那時,就得了眼前這個機會。
世子既得聖上信重,身份又是如此尊貴,女兒得嫁楚王府,將來至少也是個二品側妃,有這一層保障,還愁富貴榮華不得?
假若蘭心得了世子傾心,就更不愁眼下郫南之危。
施德那是十分迫切,可惜了虞沨卻並不領情,徑直往外而去,只留下一句:“不勞施知州廢心,我暫住並州公主府。”
施德頓時呆怔——
金相不是聲稱,因著衛國公府與秦相聯姻之故,已引聖上介懷,世子因此對金相“示好”,似乎也有疏遠國公府之意?
這……假若如此,世子何故住去公主府?
施德大感不妙,待世子前腳才往郫南,他連忙請來了諸多並州勳貴,商議眼前諸多不確定的危局。
☆、第兩百五十四 驚人隱情,滔天惡行
對於施德的心急如焚,多數勳貴卻不以為然,言論如下——
“楚王世子不過乳臭味幹的少年,知州也太小題大作了些,就算他去了郫南,能察得出個什麽底細?”
“正是如此,工部那些個大小官員,有幾個沒從這事裏落到好處,把我們捅了出來,他們更落不到什麽好處,世子要察就察,他一個錦衣玉食的王孫公子,就算有些才名,也是筆墨功夫,還能參透這地方上的實務?”
“此事可不光光涉及並、朔兩地,就連京都貴族也不乏獲利之人,俗話還說罪不罰眾呢,再說,咱們手上可是有地契,蓋著州府官印,就算捅了出來,也是合法。”
“不妨事不妨事,與其計較郫南一地,知州莫如給咱們透一透底,那黃花蒿的事究竟如何?咱們可都是聽了金相的許諾,才投下這麽大筆銀子,這事才算是擔著風險呢。”——問這話的,是並州衛指揮使,這時多數勳貴已經告辭,堂內只餘他並幾個手下的千戶。
施德只好又將謀算詳細解釋了一回,再三警告:“此事不比水患,若稍有透露,陪了銀子還是小事,聖上一旦追究,我這個知州便是首當其沖,甚至會牽涉金相。”
眾人自然賭咒發誓,定要與金相風雨同舟,得知一切都在順利進行當中,心滿意足地回家等著天降橫財了。
只施德還不放心,要知郫南一旦事敗,他與金相可擔著匿災不報的風險,天子罪不罰眾,赦的也只是占地的勳貴世家,可饒不過為此匿章,置國法不顧的當地知州,與朝中丞相。
豈知正心懷忐忑,愛女蘭心又尋來質問:“父親不是說世子會住咱家的麽,如何去了公主府安置?”
施德更是沮喪:“我哪料到如此,眼下也顧不著你的事兒,咱們一家安危才是重中之重。”
施蘭心忙問仔細,聽後卻也不以為意:“就算世子能察明郫南實情,還得顧及著許多厲害呢,再有一說,占地是占地,瞞災是瞞災,兩者不能相提並論,父親早有安排,世子難察實據,又怎會空口輕斷父親與金相違法瞞報,這欺君可是大罪,世子能不知慎重二字?而眼下朝局,聖上對秦相已生戒備,哪裏會為此治罪於金相?金相只要安全,父親何須擔憂,與其操心這個,還不如想想怎生讓女兒與世子結交。”
自個兒盤算了一通,計上心頭,細細地將籌謀道來,聽得施德拍案稱絕,連聲盛讚女兒聰慧,當即按計安排。
又說世子虞沨,車馬不停,當夜即至郫南,先是與那暫且接管縣務的縣丞碰了面。
問起縣令是否瞞災之事,那縣丞卻也沒有一口咬定,只稱縣衙諸吏,並未得縣令囑咐,往並州城通稟災情,至於那主薄,也稱未得縣令奏章,送往驛傳去京。
兩人神情甚是閃爍,就連晴空目睹,都覺得事有蹊蹺,更何況虞沨。
但是,只作不察。
也沒有再細問堤防一事,而是走防災民,卻問得了不少事情。
因郫南、湯縣本就相鄰,施德為統一安置,將受災百姓集中於郫南縣城,住的雖是臨時搭建的竹舍氈帳,雖有些簡陋,可災民們已經十分滿足,說起兩縣縣令,災民更是為之不平。
“自從遭災,縣令大人就替小民們置了遮風擋雨之處,口糧粥湯也不曾斷給,又下令衙役吏員招募壯丁,搶修沖毀之河堤,若說兩位大人隱瞞災情,那是萬萬不能。”
“兩位大人極為重視堤防之事,因著郫南本屬險灘,地勢偏低,只要燕江、南江任一水位漲高,定河必然湍急,河水往下,郫南、湯縣便是首當其沖,故而縣令大人年年都極重築堤防汛一事,咱們可都是有目共睹。”
“自從暴雨下來,縣令大人下令在堤畔設了汛察,由裏長安排值守,這回若非通報及時,多數人尚在睡夢之中,又怎會及時避於高地。”
“說來也怪,小民曾聽家中祖輩說起,郫南一帶雖處險灘,前朝那回洪澇卻是安然避過,不知今年這場洪水為何造成了水淹之勢。”
有人連連嘆息:“都是天意,自打去年冬季,才下了一場小雪,兩日就收了勢,可不奇異?又有四月才過,不少人就生了怪病,高燒不斷,嘔吐不停,起初還擔心是瘟疫,不想疫病所又說不是。”
虞沨一聽這話,頓時全神貫註,追問仔細。
“起初是莊子裏有一兩人患疾,原本以為是傷風,自己去藥鋪抓了副藥煎來服了,不想病情加重,眼看就要不治,家裏人這才著了急,去請了大夫,哪知那大夫一看,聲稱是瘧疾,把咱們可嚇得不輕,州城疫病所來了醫官,將人隔離他處,後來說是風寒,耽誤了治療,拖得嚴重了,那兩人卻也命大,還是活了過來,咱們這才安心,那個起初誤診的大夫,還被追究了個蠱惑人心,挨了數十大板。”
“今年患風寒者甚多,光郫南就有不少,有的實在沒錢請醫,拖延著就丟了性命。”
虞沨又問:“難道就僅僅只有那大夫診斷為瘧疾?”
“可不是嘛,定是他醫術不佳,才誤診了,假若真是瘧疾,還不得病死大片,只怕早傳播了開來。”
“要說來州城這回還算重視,得知有不少人因無錢就醫而死,疫病所設了許多分點在縣城裏,只有就醫及時的,都沒有性命之憂。”
“我說這事情只怕蹊蹺,咱們莊子裏不是有個人也得了病,他圖便宜,不耐煩去縣城疫病所治,讓家人請大夫來瞧,卻不想那大夫來診了診脈,竟然不肯開方,非勸著人去疫病所,這大夫有錢都不肯賺,不知為了哪般。”
“你是有所不知,自打起先那個大夫說出瘧疾的話,攪得人心惶惶,州城的大人便下了令,若有蠱惑人心者定懲不饒,但凡有不能確診之患者,大夫都要將人送去疫病所。”
眾人這些言論,讓虞沨疑竇重重,一個模糊而危險的想法由心而發,便沒有去疫病所一察究竟,而是請教江漢:“依你看來,此癥是否瘧疾?”
江漢不敢輕斷:“不見病患,實難篤定。”
“假若是風寒,當真能使這麽多人患疾?”虞沨又問。
“今年氣候頗為怪異,一反北方雪多幹躁之候,開春雪少,雨水偏多,論來極易滋蘊癘疫,使人患風寒、傷風不足為奇,至於瘧疾,發病期長至半月,起初癥狀與風寒極為相似,確診並不容易,我又聽說從前,一旦瘧疾暴發,極難防治,不乏引數十萬眾死亡之例,故而朝廷一旦發現疫情,多的不是施治,而是燒埋隔絕,從前瘧疾藥方,多加青蒿為主,見效甚小,除非體質健壯者或者能死裏逃生,”
江漢略經沈吟,繼續說道:“不過據說,東明時名醫濟時曾改良藥方,用黃花蒿入藥,治愈過數萬瘧疾患者,到底是傳言,不知是否為實。濟時改良之方重在黃花蒿,不僅與普通青蒿區別,更讓前人聞所未聞的草藥是炮制過程,區別於從前的水淋使潤切段曬幹,而是濟時一家獨創的蒸餾提取法,眼下市面黃花蒿皆以此法炮制為劑。”江漢搖頭,有些無奈:“我江家世代從醫,卻也不知黃花蒿與青蒿兩者藥性究竟有何區別,雖知炮制方法,但因不曾遇見瘧疾患者,故也沒機會檢驗實踐。”
“黃花蒿的確能治瘧疾。”虞沨卻甚是篤定:“大隆建國以來,瘧疾雖不多發,卻在先帝時,西南等地有過發作之勢,當時醫官引濟時之方,將瘧疾成功治防,亡者不過二十餘人,多為嬰幼或者年邁者,州志醫薄多有記載。”
這就是說,州城疫病所之醫官,應知此方,假若真是瘧疾暴發,他們也能利用濟時改良之方暫且控制病情。
假若瘧疾並非水患而發,而是一早就有苗頭……
虞沨重重握拳,墨眸深處冷洌一沈,若真如他猜想的那般……金榕中,為圖錢財,竟然行此滔天罪行,當十萬百姓為螻蟻,若不將他繩之以法,真枉為虞姓子孫!
“世子,莫不如去疫病所一探究竟?只要讓我見著病患,判斷應當不難。”江漢卻不明就理,見虞沨神情凝重,因而提議。
“假若真是瘧疾,便是疫病所瞞癘,咱們先且不能打草驚蛇,且看這些人究竟是什麽目的。”虞沨話雖如此,卻覺得心中怒火難平,狠狠一拳擂在案上。
將江漢震驚得瞪目結舌,他與世子相識多年,還不曾見他如此盛怒。
“疫病所倘若真欲瞞報,必然不會有所控制,至少眼下,患者能得治療。”虞沨竭力抑制怒意,閉目數息,冷靜分析——當年黃花蒿價格暴漲,正是因為並州瘧疾突發,官商勾結是一定,而當年朝臣,大都以為是五縣洪澇引發的癘疫。
但眼下看來,卻極有可能是人禍!
並州官員早知瘧疾發生,卻隱瞞不報,為的是收購黃花蒿,擡高藥價,借以牟利,要買斷這麽大量的藥材,造成市面脫銷,僅憑一兩個藥商之財絕無可能,不知有多少勳貴參與進來,若是一並追究……
定是一場血雨腥風,甚至會引發內亂。
而上一世,水患突發,不知何故,兩相皆隱,而五縣遭洪災侵襲,必然導致瘧疾加重,那時,金相一黨準備就緒,才將災情捅明。
但是,他們既然如願牟利,患者若得及時治療,當不會引發近十萬眾慘死。
其中,定有疏漏,是他沒想到的。
而這一世,就算能避免洪災侵襲五縣,想必也不能避免瘧疾泛濫。
關健在於,如何揭發金相之陰謀,並且將勢態盡量控制——不能讓百姓枉死,也不能讓勳貴牽連太廣。
倘若盡快引蛇出洞……不至疫情再往寬廣蔓延,及時展開防治,似乎才更穩妥。
一念及此,虞沨忽而改變主意:“灰渡,你去走訪縣城裏的大夫,記得,廣為言傳,是受我之命,並,要讓他們明白,我對風寒多染之事甚疑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